發泡錠
台灣最便宜發泡錠
http://store.gomy.com.tw/showgoods.asp?S_ID=520&G_Category=1311&M_ID=1143&G_ID=86321&Affiliate_ID=0
製做一架泡泡動力的火箭!
http://www.phys.ncku.edu.tw/~ak12/spacey%20things%20to%20do/rocket.htm
http://w3.dcsh.tp.edu.tw/huigogo/teachplan/%E8%AA%8D%E8%AD%98%E9%85%B8%E8%88%87%E9%B9%BC.pdf
第 一次派自然暑假作業給學生,請他們找找生活中的小東西,有哪些隱藏了科學原理在裡面。假期中,學生在學校遇到我便向我訴苦,說作業很難,找不到可 以觀察的東西。但今天學校老師正好在泡發泡錠:「這不就是一個可以觀察的好東西嗎?」我湊過去看杯裡發泡的情形,這位老師告訴我,班上很多學生,家長都有 為他們準備發泡錠,口味不同,常看到學生交換吃的情形。
由於我沒吃過這樣的東西,只知道將發泡錠放到水裡後,發泡錠會溶解變小,並冒出泡泡。這位老師還告訴我,如果直接放進嘴裡含著,嘴裡也會出現泡泡,有點類似吃跳跳糖的感覺。但在空氣中放太久,表面就會出現黏黏的情況。
從發泡錠內含的檸檬酸和碳酸氫鈉成份可以了解,這兩者結合之後會產生二氧化碳,也就是水裡冒出的氣泡。若直接將發泡錠咬或吞食的話,就像胃酸服用小蘇打來中和,大量的二氧化碳留在體內,容易產生脹氣。 檸檬酸 + 碳酸氫鈉 → 水 + 二氧化碳 + 檸檬酸鈉
C6H8O7 + 3NaHCO3 → 3H2O + 3CO2 + Na3C6H5O7
不過這種冒泡的情況和汽水不同,汽水的製作過程是在高壓之下,直接將二氧化碳灌進水裡。瓶蓋打開後,大量的二氧化碳往上衝。至於跳跳糖的原理又是什麼呢? zfang老師的『科學小玩意』有做更仔細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zfang老師的網頁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jw!pXwue4yIFhav2YOS.v0Afpc-/article?mid=614&prev=615&next=613
http://blog.xuite.net/chienhuj/science/18376968
http://tw.myblog.yahoo.com/jw!pXwue4yIFhav2YOS.v0Afpc-/article?mid=613&prev=614&next=608&page=1&sc=1#yartcmt
二氧化碳模組教學
http://tw.myblog.yahoo.com/jw!pXwue4yIFhav2YOS.v0Afpc-/article?mid=613&prev=614&next=608&page=1&sc=1#yartcmt
由於發泡錠是以錠狀 (固態) 方式保存,為了要讓它在水裡產生氣泡,運用了檸檬酸加碳酸氫鈉產生氣體的原理製造出氣泡。
下列是發泡錠裡的檸檬酸加碳酸氫鈉產生的化學反應:
citric acid + sodium bicarbonate → water + carbon dioxide + sodium citrate
檸檬酸 + 碳酸氫鈉 → 水 + 二氧化碳 + 檸檬酸鈉
C6H8O7 + 3NaHCO3 → 3H2O + 3CO2 + Na3C6H5O7
http://tw.myblog.yahoo.com/jw!KLseLbSRExUq9ky31Lj_CU45/article?mid=417
http://store.gomy.com.tw/showgoods.asp?S_ID=520&G_Category=1311&M_ID=1143&G_ID=86321&Affiliate_ID=0
發泡錠是藉由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小蘇打被廣泛的運用於烘培、料理中)加檸檬酸來製造飲料中的氣泡,所以發泡錠會含有鈉的成分。故洗腎患者以及高血壓患者要特別留意其鈉含量是否有攝取過多的情形。
http://www.vitafresh.biz/content/view/132/1/
能力
2-2-3-2: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2-4-4-2: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7-4-0-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 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 中;
7-4-0-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3-2-0-3:相信 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 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
資料來源:六大學習網發泡錠
http://science.edu.tw/ListTeachingplanShare.ShowItemListState.do?Where.0.Value=SCI_AD0500079&SelectedRecord.TeachingplanId=SCI_AD0500079&MenuId=S02M0203&TeachingplanId=SCI_AD0500079
遠哲趣味競賽創意項目說明書~創意浮沉子 台中縣立中港高中本作品榮獲最佳創意獎!!
1.創造構想:浮沉子裡面加入發泡錠,放入水中會先沉下去,當氣泡產生時,浮力增加,使浮沉子上浮。一旦浮起,氣泡溢出,則浮沉子再度下沉。
2.製作發泡錠浮沉子使用器材:準備寶特瓶(~1500cc)、浮沉子、發泡錠、醋、吸管、銅釘、鑷子、剪刀、寶特瓶、杯子、蠟燭、汽水、蛋殼、葡萄乾。
3.活動流程:寶特瓶內注滿水, 製作發泡錠浮沉子,使浮沉子浮在水的上方,然後把瓶蓋拴緊。
4.創造構想:
(1)葡萄乾丟入汽水中,汽水釋放的二氧化碳會附在葡萄乾表面,而使葡萄乾有如跳舞般在汽水中浮沉。
(2)葡萄乾丟入醋加貝殼的溶液中,溶液釋放的二氧化碳會附在葡萄乾表面,而使葡萄乾有如跳舞般在溶液中浮沉。
5.實驗原理:
(1)浮力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等於排開同體積液體的重,與物體沒入體積成正比,故物體形成氣泡時,物體體積也增加,故浮力也會增加
(2)壓力原理(帕斯卡原理):當物體的深度增加時,所受液體的壓力也會增加,當物體的深度減少時,所受液體的壓力也會減少
(3)汽水遇到葡萄乾,使溶解度變低,析出二氧化碳
(4)貝殼遇到醋,釋放二氧化碳:碳酸鈣+酸=>二氧化碳+碳酸鹽
http://plog.tcc.edu.tw/blog/2958
http://www.phys.ncku.edu.tw/~ak12/spacey%20things%20to%20do/rocket.htm
http://w3.dcsh.tp.edu.tw/huigogo/teachplan/%E8%AA%8D%E8%AD%98%E9%85%B8%E8%88%87%E9%B9%BC.pdf
第 一次派自然暑假作業給學生,請他們找找生活中的小東西,有哪些隱藏了科學原理在裡面。假期中,學生在學校遇到我便向我訴苦,說作業很難,找不到可 以觀察的東西。但今天學校老師正好在泡發泡錠:「這不就是一個可以觀察的好東西嗎?」我湊過去看杯裡發泡的情形,這位老師告訴我,班上很多學生,家長都有 為他們準備發泡錠,口味不同,常看到學生交換吃的情形。
由於我沒吃過這樣的東西,只知道將發泡錠放到水裡後,發泡錠會溶解變小,並冒出泡泡。這位老師還告訴我,如果直接放進嘴裡含著,嘴裡也會出現泡泡,有點類似吃跳跳糖的感覺。但在空氣中放太久,表面就會出現黏黏的情況。
從發泡錠內含的檸檬酸和碳酸氫鈉成份可以了解,這兩者結合之後會產生二氧化碳,也就是水裡冒出的氣泡。若直接將發泡錠咬或吞食的話,就像胃酸服用小蘇打來中和,大量的二氧化碳留在體內,容易產生脹氣。 檸檬酸 + 碳酸氫鈉 → 水 + 二氧化碳 + 檸檬酸鈉
C6H8O7 + 3NaHCO3 → 3H2O + 3CO2 + Na3C6H5O7
不過這種冒泡的情況和汽水不同,汽水的製作過程是在高壓之下,直接將二氧化碳灌進水裡。瓶蓋打開後,大量的二氧化碳往上衝。至於跳跳糖的原理又是什麼呢? zfang老師的『科學小玩意』有做更仔細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zfang老師的網頁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jw!pXwue4yIFhav2YOS.v0Afpc-/article?mid=614&prev=615&next=613
http://blog.xuite.net/chienhuj/science/18376968
清水變汽水-發泡錠
http://tw.myblog.yahoo.com/jw!pXwue4yIFhav2YOS.v0Afpc-/article?mid=613&prev=614&next=608&page=1&sc=1#yartcmt
二氧化碳模組教學
http://tw.myblog.yahoo.com/jw!pXwue4yIFhav2YOS.v0Afpc-/article?mid=613&prev=614&next=608&page=1&sc=1#yartcmt
由於發泡錠是以錠狀 (固態) 方式保存,為了要讓它在水裡產生氣泡,運用了檸檬酸加碳酸氫鈉產生氣體的原理製造出氣泡。
下列是發泡錠裡的檸檬酸加碳酸氫鈉產生的化學反應:
citric acid + sodium bicarbonate → water + carbon dioxide + sodium citrate
檸檬酸 + 碳酸氫鈉 → 水 + 二氧化碳 + 檸檬酸鈉
C6H8O7 + 3NaHCO3 → 3H2O + 3CO2 + Na3C6H5O7
http://tw.myblog.yahoo.com/jw!KLseLbSRExUq9ky31Lj_CU45/article?mid=4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