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製作手工皂以來,讓我疑惑最多的,
除了渲染技巧外,就是如何針對不同膚質設計皂配方。
雖然知道各種油脂的特性,
但是比例上如何拿捏真的是門大學問。
除了渲染技巧外,就是如何針對不同膚質設計皂配方。
雖然知道各種油脂的特性,
但是比例上如何拿捏真的是門大學問。
最近為了研究所論文努力打拼中,
等論文告一段落後再好好來研究。
等論文告一段落後再好好來研究。
我覺得針對不同膚質的皂配方應該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代表,
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文章?
如果大家知道,希望能夠分享,
這樣可以讓很多人少走很多冤枉路
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文章?
如果大家知道,希望能夠分享,
這樣可以讓很多人少走很多冤枉路
以下提供花蓮姐的CP皂油量建議表,
CP皂油量建議 表
花蓮姐
空氣乾爽怡人適合作皂的的初春已來臨
手癢了吧
研擬好春夏季的作皂計畫沒
以下是我寫配方時的參考用量表
歡迎大家也來提供您的獨門配方
手癢了吧
研擬好春夏季的作皂計畫沒
以下是我寫配方時的參考用量表
歡迎大家也來提供您的獨門配方
基礎油脂
橄欖油
|
<100%
|
記著:高價位油≠高品質皂
|
椰子油
|
<30%
|
若與棕櫚核油合用,二者的總和不可超過30%
|
棕櫚油
|
<30%
| |
芥花油
|
<30%
| |
花生油
|
<30%
| |
棕櫚核油
|
<20%
|
若與椰子油合用,二者的總和不可超過30%
|
葵花油
|
<20%
| |
玉米油
|
<20%
| |
米糠油
|
<20%
|
含天然SPF
|
大豆油
|
<20%
| |
蓖麻油
|
<5%
|
適合製作洗髮皂及刮鬍皂
用量超過10%以上時,熟成期需延長到至少6個月
|
白油
|
動、植物油都有可能是白油的組成成分,複雜的因素導致0.136的皂化價並非每一廠牌適用,若是含有白油的配方經常做出不合意的皂,可就此方向思考如何排除,或者乾脆不再使用本項材料
|
用途
|
超脂
|
配方中內含
| |
兒童
|
杏桃核油
|
3%
|
<20%
|
甜杏仁油
|
<30%
| ||
荷荷芭油
|
3%
|
<5%
| |
熟齡肌
|
酪梨油(未精製)
|
5%
| |
芒果脂
|
3%
| ||
玫瑰果油
|
5%
| ||
乾性肌
|
琉璃苣油
|
5%
| |
油性肌
|
葡萄籽油
|
<20%
| |
中性肌
|
小麥胚芽油
|
5%
| |
洗髮
|
芝麻油
|
3%
|
<10%
|
荷荷芭油
|
3%
|
<5%
| |
乳油木果脂
|
5%
| ||
大麻籽油
|
3%
|
<30%
| |
米糠油
|
<20%
|
這個只是油脂的建議用量,並沒有針對膚質。
另外還有一篇土豆爸對各家皂配方的分析
蠻有參考價值,大家也可以看看:
蠻有參考價值,大家也可以看看:
肥皂的配方
為了不同的洗滌目的而自行調整設計配方,大概是手工肥皂最有趣的地方了。一般來說在設計配方時最常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硬度及滋潤度。然而這兩樣東西卻時常背道而馳。硬度高的油往往滋潤度較差,而滋潤度高的油硬度又不足。
我們來看看一些名家們是怎麼做的。
為了不同的洗滌目的而自行調整設計配方,大概是手工肥皂最有趣的地方了。一般來說在設計配方時最常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硬度及滋潤度。然而這兩樣東西卻時常背道而馳。硬度高的油往往滋潤度較差,而滋潤度高的油硬度又不足。
我們來看看一些名家們是怎麼做的。
福田瑞江的配方,大多用36%的椰子油,加上27%的棕櫚油,剩下的37%則加上各種較為滋養的油。較令人不解的是,這樣的比例,INS已經很高了,幾乎都在160以上,然而她還另外加上硬脂酸,看來她應該是偏愛硬到可以拿來蓋房子的肥皂。但這樣的比例,似乎清潔度要高於滋潤度。
花蓮姐的配方,大多是用20%-30%的椰子油,再加上20%上下的棕櫚油。如果配方中沒有棕櫚油,則加白油或蜜蠟來維持硬度。這樣的比例大約能留有60%的滋潤性油脂,在硬度和滋潤度當中取得了一個平衡。
小幡有樹子的配方,椰子油和棕櫚油加起來大多佔60%,但她的棕櫚油比例一般來說比椰子油高,這一點和福田不太一樣。不過同屬硬度取向的配方。她的書中有一章叫「奢華的肥皂」,然而裡頭的配方,昂貴油脂的比例最高也只有40%,其他都是椰子棕櫚或蓖麻等平民油脂,實在不夠「奢華」。(加了精油的感覺還比較奢華)
前田京子對椰子油和棕櫚油的使用就比較謹慎。她主張椰子用10%-12%(最多也不要超過20%),棕櫚更是只要10%即可。這樣的比例當然相當滋潤,然而以這樣的比例去設計配方的話,就算各加上10%的可可脂和乳油木果脂(因為她又說這兩種油不能加太多,否則會太硬而容易碎裂),成皂的INS也很難超過130,甚至不到120,除非你只用橄欖油或澳洲胡桃油。
Cavitch的配方也很有意思。她的椰子油固定31%,棕櫚油固定28%,其他41%則用各類滋潤性油脂。這樣的比例感覺也是清潔度高於滋潤度,於是她便以「減鹼10%」這種激烈的手段,來提高肥皂的滋潤度。可是如此一來,生油太多,又容易油酸敗,所以再加上葡萄柚籽萃取液來當防腐劑。整個來說,有點「看洞補洞」的感覺。
有時候我想:「哇!大麻籽油這東西感覺好酷,真想多加一點!」可是它的INS值只有39,怎麼加也只能加到10%而已,否則就得用一大堆椰子棕櫚來補,要不然就得靠蜜蠟或硬脂酸這種非常手段。
其實各家的配方有著各家的特色,從配方中也能看出每位玩家著重點的不同。肥皂做多了,大概每個人都會抓出一套自己喜歡的配方架構。這也讓手工肥皂真正「個人化」。
其實各家的配方有著各家的特色,從配方中也能看出每位玩家著重點的不同。肥皂做多了,大概每個人都會抓出一套自己喜歡的配方架構。這也讓手工肥皂真正「個人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